向新而行 以质提升
寿阳县平头融合发展区蹚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晋中市寿阳县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寿阳县平头融合发展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寿阳县立足国省市战略大势,抢抓山西中部城市群发展机遇,以培植新质生产力为根本方向,全力推动产业向新而行、开放向融而行、创新向效而行,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跑出“寿阳加速度”,为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重要节点贡献力量 。
一、推动产业升级,以集群发展构建新格局
美宜佳物流仓储中心
聚焦推动智改数转,强化产业能级提升,叫响融合区“数谷小镇”品牌。一是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秉持“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的建设理念,着眼智能制造,将数字化交通产业园、钢材数字化加工基地和智算中心作为三大攻坚重点,支持跨园区合作和中小企业参与产业链分工协作,全力打造200亿产业集群,促进数实深度融合。二是推动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产业园高标准仓库,以美宜佳山西物流中心和鹿泉驿站为依托,着眼智慧物流,打造辐射“太原-晋中-阳泉”的物流集散中心。先后引进山西交控、美宜佳等省内外头部企业,新增“四上”企业6家,园区营业性收入达到75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三是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抢抓山西通航示范省建设机遇,推动龙栖通航园建设和北直航空项目搬迁,填补周边地区发展低空经济的空白;顺应银发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积极推动鹿泉山康养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叫响“长寿之乡·安养寿阳”品牌。
二、推动开放互融,以协同发展拓展新空间
坚定不移推动开放互通,将融合区打造成产教融合的聚集地、城乡融合的示范区、文旅融合的新窗口。
钢筋数字化加工基地
在太晋一体化平头融合发展区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寿阳县人民政府分别与太原师范学院、山西路桥集团交通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晋中联通公司合作签订太原师范学院(寿阳校区)、新建职业中学(交通产业工匠学院)和联通数字网络覆盖项目协议。加快新建职业中学建设,确保8月前正式开工,依托两所院校,培养一批符合园区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产业工人。持续实施“大院大所”工程,与中农院、中国矿大等科研院所合作,组建7个智库工作站,确定14名县委联系专家、55名优秀人才和5支科创团队,科技创新催生发展动能,开展“十百千”行动,聚焦交通物流、数字经济、医疗康养等产业,每年确定10个“揭榜挂帅”课题、常态对接百名领军人才、培育引进千名实用型人才。
协同推进城乡共富共荣
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引领乡村振兴,持续迭代“三建三治三评”,以307国道、国防路、秋郭线沿线为重点,聚焦环境提质、产业提效、治理提能三方面,推动8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见效,确保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40万元。以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效年”为契机,高效推进“五治提升”工程,以治理之效加码和美乡村建设。
统筹推进文旅资源开发
充分发挥平头长寿文化优势,立足“一山一站四片”文旅融合格局,引进文化投资公司,做强文旅资源开发,积极打造黑水村、山底村、龙栖村三个长寿村,完善吃、住、游、购、娱等服务功能,塑造文旅发展盛势。
三、推动改革破题,以创新发展塑造新优势
创新机制的建立与运用,是一个园区走向成熟的标志,更是其快速发展的必需。
一是搞活运营机制。积极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等先进园区的管理经验,出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智创寿阳建设三年行动纲要》,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以新质生产力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对接路桥、建投等企业,合作成立投资运营公司,积极参与园区及社会项目建设,支持融投公司通过上市、发行债券、设立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方式开展资本运作,进一步增强园区运营公司的造血功能。
二是优化考核体系。科学建立融合区高质量发展指标、改革创新指标、服务保障指标等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以亩均工业投资、亩均工业产值、亩均税收等“论英雄”,对贡献大的企业在项目审批、要素保障、生产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
三是创新“飞地”模式。打造省内首个“飞地经济”示范区,探索“管委会+大企业”模式,与太原市杏花岭区和中北高新区建立项目共建机制,与晋中大学城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与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建立科创攻关机制,融合区已成为寿阳深化改革、创新发展的“首创之区”。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