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二十载春华秋实,二十载砥砺奋进。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十堰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好水源地生态环境,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殷殷嘱托,以“国之大者”的使命担当,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路径,交出了一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精彩答卷。
今年8月15日,也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为全面展示十堰市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成果,持续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十堰经验”,近日,十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收录汇编《十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实践典型案例》,敬请关注!
案例简述: 郧西县关防乡沙沟村毗邻陕西省旬阳县,版图面积11.37平方公里,素有“一脚两省、朝秦暮楚”之称。面对人居环境脏乱、产业基础薄弱、村民收入单一等问题,该村以生态保护为基石,通过垃圾分类、污水治理、河道修复改善环境,发展“藕鱼螺”生态种养、冷水稻等绿色产业,打造仙河湾3A级景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经营收入超200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亮点做法: 一、生态保护先行,打造宜居家园 沙沟村将生态环保作为乡村发展的首要任务,以“清洁家园”行动为抓手,创新“两类四分法”垃圾分类模式,配套堆肥房、积分超市等设施,通过环境评比、义务劳动日等引导村民自觉参与;完成263户厕所改造,建设3个微动力污水处理设备和4处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实现有效处理;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仙河河道淤泥,种植芦苇、菖蒲等净水植物,投放鱼苗增强水体活性,打造水清岸绿的生态廊道。如今村庄颜值显著提升,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二、创新种养模式,激活产业活力 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整治100亩闲置水塘与低洼地,打造“藕鱼螺”生态种养基地,形成“夏赏荷、秋嗦螺、冬吃藕”的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冷水稻种植基地,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擦亮“关防冷水稻”绿色品牌;推出环保积分兑换制度,村民参与垃圾分类、废弃物回收等活动可兑换生活用品、有机肥,既提升村容村貌,又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三、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乡村旅游样板 依托生态资源打造“一河四带”“一湾一景”景观带,恢复牛心关古关隘遗址,建设柯家湾荷塘月色、河东湾稻香文化园等景点,配套水上乐园、网红桥等娱乐设施,创建国家3A级仙河湾景区;常态化举办油菜花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创新“农户+集体+村投公司”模式,盘活20户闲置房屋发展“农道乡宿”,引导农户入股经营沙滩烧烤、户外KTV等业态,激活乡村“夜经济”;定期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提升接待能力,让游客“日赏景、夜消费”,推动乡村旅游从“一季游”向“四季旺”转变。 经验启示: 沙沟村通过全民参与环境整治,让优良的乡村环境成为产业发展和旅游开发的基础。同时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无论是“藕鱼螺”共生的循环农业,还是依托古关隘、田园风光的文旅项目,都避免了盲目跟风,让村民在熟悉领域增收致富,确保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再通过积分激励、利益联结等机制,让村民从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变为直接受益者,激发内生动力,形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为类似村庄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