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梅州市梅县区深耕两大特色优势产业 打造苏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新引擎
近年来,梅县区立足“制造业当家”战略定位,以电子信息新材料(铜箔)、装备制造两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通过招商引资、创新驱动、平台支撑和营商环境优化,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一、主要做法 (一)创新招商模式,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逐步建立起“领导小组统筹+招商服务队对接+部门协同”三位一体招商工作体系,组建30支招商服务队,形成全员招商格局。聚焦电子信息新材料(铜箔)、装备制造等产业,深入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瞄准头部企业以及珠三角产业转移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引进产业链关联企业。依托铜箔产业发展基础,委托广梅园国资平台,引进晟鑫新材料、广梅园铜业等铜箔产业上下游项目,与嘉元科技、南联电缆等企业达成稳定的供应关系。采用“EPC+O”(即“定制标准厂房+运营”)模式,引进包括智能装备制造产业上下游企业和数字化产业,并组建产业引导基金,“以投促引”助推上下游企业落户。 (二)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嘉元科技积极推进新型特种铜箔研发创新,推动产品出海,陆续导入了海外知名客户。BPW(梅州)车轴通过BPW亚洲研发中心,针对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研发升级空气悬挂以及新的导向臂等产品,全面推行绿色化改造和智能化制造。充分释放梅州市“1+N”人才政策利好,引进高端紧缺人才19人、产业人才1300多人,举办各类产业培训班,培育企业经营管理人才80多名,培训实用技能型人才2400人次。 (三)夯实平台支撑,增强产业集聚效应 坚持“筑巢引凤”,持续优化完善“一园一区一港一地”产业规划布局,进一步提升产业承载力。梅州梅县产业园以获批省级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特色产业园和入选省产业转移主平台为契机,推动园区开发建设公司实现实体化运作,加快推进电力、污水处理、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升梅州综合保税区建设和运营管理能力,建有标准厂房、保税仓库、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可供企业“拎包入驻”。深化开放合作,梅州国际陆港开通深圳盐田港、广州南沙港等港口的海铁联运通道7条,与梅州综保区实现“区港联动”,为梅州企业“铜材买全球、铜箔卖全球”提供通关便利和物流支撑。借助广州市荔湾区与梅州市梅县区对口帮扶机制,成立2个“反向飞地”,打造占地面积共约6万平方米的集招商引资、孵化培育、成果展示、产业联动为一体的创新合作平台。 (四)优化营商环境,厚植企业发展沃土 坚持资源跟着项目走,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要求,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精准服务,全力保障项目无障碍施工。牢固树立“用户思维”,全面推广“并联审批、以函代证、容缺受理”,提标推进行政审批“双百”工程,设立审批代办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的优质服务。建立“四上”企业培育调度、闭环管理制度,成立“四上”企业招引培育服务队,将区直单位资源下沉乡镇一线,支持、指导各镇全力推动企业上规,不断做实项目、做大企业、做强产业。 二、主要成效 2024年,梅县区电子信息新材料(铜箔)、装备制造两大产业产值突破116.5亿元,同比增长17.9%和9.7%。2025年一季度,两大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分别同比增长417.6%、12.9%,助推梅县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全省第二、全市第一,交出了高质量发展“高分答卷”。科技创新成效突出,龙头企业嘉元科技突破4.5μm极薄铜箔“卡脖子”技术,两项专利问鼎中国专利奖金奖,获评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省级绿色工厂,BPW(梅州)车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E-mail:cntianhe@sina.com 京ICP备2024042563号-1
联系电话:010-8216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