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源镇紧盯“两个增收”,持续发力,实现了首位产业从无到有,特色产业由小变大,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收入由弱变强、致有致优的均衡良性发展。2023年,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自主经营收益占比达到40%以上。
一、基本情况
洛源镇东邻保安镇,南接商州区,西界蓝田县,北连华县,是洛南县的西门户,西安的后花园,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总面积129平方公里,人口15995人,辖10个村12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6万亩,林坡面积12.3万亩。2023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12922元。该镇下辖的10个村均按照“四规范”要求和“十有”标准,全面开展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建和提升活动。目前,全镇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初步建立起组织运行规范化、资产监管信息化、经营管理市场化、收益分配股份化、产权流转顺畅化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全镇形成了以洋芋、连翘、食用菌(平菇)、豆制品为主导产业,自主经营、联合经营等愈加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力快速提升,农民集体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实现“空壳村”清零、“薄弱村”培强。截止2023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总收益达到139.78万元,村均收益13.98万元。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用足政策,抓收入。充分利用乡村振兴产业扶持政策,积极谋划产业项目,争取产业扶持资金。2021年以来,10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共申请产业扶持资金1000余万元,通过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创办实体等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自主经营。农林、涧坪2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先后申请产业扶持资金70万元,按照“区域优势,资源盘活”型、“党建引领,特色发展”型的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发展洋芋原种培育基地、大豆种植基地、高山蔬菜种植基地,2023年实现年收益22.56万元,较2022年增收8.45万元;二是合作经营。桃坪、五龙等7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先后申请产业扶持资金904万元,按照“资产联合,运营托管”型、“社企托管、集约发展”型、“观光休闲、文旅融合”型的发展模式,先后通过资金入股、购置设备出租,资产盘活等形式,分别和18家经济实体合作经营,2023年实现年收益107.75万元,较2022年增加34.94万元;三是创办实体。张坪、腰庄、吊鹏3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结合各自实际,申请产业扶持资金108万元,按照“党组联动,产业联培”型、“头雁引领,能人带动”型的模式,分别自建玉米面条加工厂、光伏电站、食用菌种植基地等,2023年收益实现47.03万元,较2022年增加22.56万元。
(二)紧抓特色,促增收。立足镇域实际,以“三个结合”为抓手,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一是结合农旅融合促增收。充分发挥洛源镇夏季气候凉润、距离西安近、洛河溯源等优势,洛龙路沿线6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发展避暑共享农房、共享灶台、共享果蔬园等50余处,实现村均较2022年增收2.59万元。二是结合粮食安全促增收。引导全镇10个村,开展撂荒地整治,种植高山马铃薯和高油大豆,推广小农机具机械化作业,实现村均收益较2022年增加1.8万元。三是结合特色产业促增收。围绕洛源豆腐干百年地域品牌和13家蘑菇生产、加工企业的延链补链强链,10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种植大豆5000亩,实现洛源水、洛源豆子、洛源工艺做洛源豆腐干;利用600万袋蘑菇废旧袋料制作有机肥延链种植高山蔬菜和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实现村均增收2.2万元。
(三)强化管理,保增值。一是强化技术支持。充分利用市农科所在我镇包村优势,聘请市、县农技专家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马铃薯绿色高产高效、食用菌种植和农村生产经营管理等技能培训26场次,指导谋划发展产业,为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加强资产监管。积极开展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合同监管。对4个村股份经济联合社生产性服务设施、设备加强维护,登记造册,规范资产管理,确保村集体经济资产增值保值。三是规范财务管理。紧扣村集体经济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聘请财政、审计等部门业务骨干,先后开展2轮次排查和业务培训,整改不合理使用资金,规避违规使用衔接资金风险。
三、经验与启示
事实表明,凡是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快、群众收入增长显著、干群间相互信任、聚集力强的基层党组织,集体经济大都比较兴旺,“两委”班子享有很高威望。而那些没有集体经济的“空壳村”,必定是“两委”班子作用发挥不足,人心涣散,问题丛生,群众意见大、贫困程度深。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大力培育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轮驱动,多管齐下,让“产业兴旺”涵盖镇村级集体经济这一领域,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通过发展集体经济这一渠道得以实现,着力补齐这一富民强镇的短板。